本文作者:zgluosi

败北天齐锂业后,中国太保连续举牌两家电力巨头

败北天齐锂业后,中国太保连续举牌两家电力巨头摘要: 出品|达摩财经沉寂了一年半后,中国人保又开始举牌了。8月2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信息显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旗下太保寿险在港股分别购入华能国...

败北天齐锂业后,中国太保连续举牌两家电力巨头

出品|达摩财经沉寂了一年半后,中国人保又开始举牌了。8月2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信息显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旗下太保寿险在港股分别购入华能国际和华电国际,中国太保及部分控股子公司合计持有两公司H股比例达5%,触发举牌。2020年,中国太保曾举牌赣锋锂业H股。2022年和2023年,中国太保又分别对天齐锂业H股和光大环境H股举牌,之后一直无举牌动作。天齐锂业的暴雷曾一度让中国太保遭受不小的损失。作为天齐锂业的基石投资者,中国太保曾对天齐锂业的锂资源市场充满期待。但天不遂人愿,天齐锂业暴雷后股价较其高位跌超75%,不仅给中国太保造成了财务损失,也对其投资策略和信心带来了冲击。在低利率和权益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资产端承压已经成了险企共同面临的行业性问题。近些年,中国太保净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本次一次性同时举牌两家电力行业的巨头,在其历史上并不多见。

再次举牌为哪般?中国太保在2020年就曾投身于全球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在锂电领域开始战略布局。时年2月,太保系携手一众公司举牌赣锋锂业H股,不到一年的时间,赣锋锂业H股股价涨了近五倍,中国太保也将目光扩散到了同为锂电领域的天齐锂业。2022年7月15日,中国太保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天齐锂业港股首次公开发行,联合子公司合计出资认购天齐锂业港股12445400股,涉及金额约10.21亿港元,占天齐锂业H股总股本的7.58%。令人没想到的是,天齐锂业一份大幅亏损的业绩预告让中国太保锂电梦碎。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天齐锂业实现营业收入25.85亿元,同比下降77.42%;净利润为-38.9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9.93%。天齐锂业的业绩表现直接反应到了其股价上。业绩预告发布次日,天齐锂业H股股价闪崩,下跌近20%。截至8月6日,天齐锂业H股股价为21.05港元/股,相较于其82港元/股的发行价来看,跌幅已达到75%。锂产品市场价格的显著下跌,市场波动的剧烈冲击,以及联营企业SQM所面临的税务争议裁决,在这些挑战共同作用下,给中国太保的这项投资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今年以来,以长城人寿为首的险企再度开始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从投资标的来看,公共事业、基础建设、能源环境等领域公司正成为险资的新宠,这些低估值、高分红、资产稳健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险企的青睐。华能国际和华电国际作为电力行业的巨头,也完全符合以上全部特征。2023年,华能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543.97亿元,同比增长3.1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46亿元,同比增长214.33%;而华电国际营业收入为1171.76亿元,同比增长9.45%,归母净利润为45.22亿元,同比增加了3789%。此外,华能国际和华电国际2023年度的股利支付率分别为37.17%和33.93%。部分市场人士认为,险资再度频频举牌也与新金融工具准则有关。权益投资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险企利润表将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但在举牌后,可按照是否派驻董事以长期股权投资或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有效降低权益投资带来的当期利润波动。

去年净利润跌近三成中国太保的前身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于1991年。2001年体制改革后,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控股设立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中国太保在上交所成功上市,两年后,中国太保再次登陆香港联交所。中国太保目前不存在控股股东,也不存在实际控制人。截至2023年末,中国太保的前十大股东中,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和上海久事(集团)均由上海国资控制,分别持有中国太保14.05%、6.34%、1.66%和0.95%股份。2023年,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总收入3239.45亿元,同比下滑2.5%。其中,主业保险板块实现保险服务收入2661.67亿元,同比增长6.6%。归母净利272.5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7.1%。受长端利率低位震荡以及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影响,叠加新会计准则实施,集团总投资收益率2.6%,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4.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横向对比来看,中国人保2023年总投资收益率在六大上市险企中的下降幅度仅优于新华保险。年度实现总投资收益522.37亿元,同比下滑28.3%,直接拖累公司归母净利润表现。从收入上看,中国太保两大核心太保寿险和太保财险的表现“失衡”。2023年,太保财险贡献保险服务收入1771.28亿元,同比大幅提升11.8%;而太保寿险贡献保险服务收入854.61亿元,同比下滑3.5%。从去年至今保费增长来看,太保财险增速在老三家中最快,人身险则增长动能较弱,增速排名垫底。纵观目前保险业的现状,代理人渠道依旧是支撑保费的基石,而中国太保近两年代理人数量明显下滑,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费收入的增长。在代理人规模上,中国太保始终较国寿与平安有较大差距。2019年,保险代理人规模达到顶峰,中国太保月均代理人规模为79万,同期国寿和平安分别为161万和117万。2023年,中国太保代理人规模已降至21万,近74%的下滑速度在老三家中降幅最大。在人均产能上,中国太保与国寿和平安相比,也处于较弱的地位。按照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除以期末代理人数量来计算人均产能,2023年,太保为13526元/月,国寿为14498元/月,平安为24135元/月。为了解决代理人渠道下降后的效能问题,2021年初,中国太保开启了旨在提升代理人渠道效能的“长航行动”一期,重点开展以基本法为先导的外勤转型。去年6月,以渠道转型为核心的“长航行动”一期结束。从2023年财报看,代理人平均产能有所提升,新业务价值转正,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同比提升51.8%,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9.1%,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不过,从业绩上看,中国太保并没有带来明显的质变。今年年初,中国太保原总裁傅帆接棒孔庆伟成为公司新任董事长,太保老将赵永刚也从海通证券回归担任公司总裁。在以内勤转型为主要内容的“长航二期”战略中,“傅赵配”仍将面临不少的挑战。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